科学研究
科研新闻
环能学院陈星老师在环境领域权威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24-03-26 浏览次数: 561

本网讯 水体中重金属的分布、迁移和毒性受到多种污染源的影响,其在环境中的积累并不一定会导致健康风险的升高。由于缺乏污染源与健康风险之间的关系,传统重金属风险评估中采用的确定性因素可能会低估或高估实际风险。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基于源的健康风险分配方法,将源量化与健康风险评估相结合,更准确地反映河流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迁移趋势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近日,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陈星老师在该研究领域取得进展,在环境领域权威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9.8)在线发表了题为“Source-specific probabilistic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water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的科研论文,安徽建筑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单位。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特征,识别污染源并评估其风险水平,进一步评价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研究发现,不同重金属含量表现为:锌(Zn) >砷(As) >铜(Cu) >铬(Cr) >镉(Cd) >镍(Ni) >铅(Pb),平均值分别为38.02、4.34、2.53、2.10、1.17、0.84和0.32 μg/L,均低于WHO规定的安全饮用水标准限制值。通过APCS-MLR和PMF模型的综合分析,确定了重金属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活动,农业活动和未知混合源。重金属污染指数(HPI)表明长江流域的污染水平较低,进一步计算危害商(HQ)和致癌物风险(CR),发现儿童和成人的总危害指数(HI)均小于1,说明无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根据源特异性风险评估,农业活动对非致癌风险的贡献最大,而工业活动对致癌风险的贡献最大。研究结构为长江流域地表水的资源化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作者:陈星 审稿:谢发之)